
2007年6月9日的早餐竟然是浓浓的虾粥。
我还未吃过那么浓烈的粥,里头差不多有20多只虾。
连那个粥的颜色都像是虾面的颜色。
(补充:我们的每一餐,无论是早、午、晚餐,我们都会在桌上铺上报纸,照片里的是香港报)

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到神山山脚┄昆达山。
这里是往目的地的必经之站,所以土产店林立。

在整个沙巴行里面,我除了充当摄影员、导游、酒店管理员,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谈判专家。
平日我是很少杀价的,可是为了维护团友们的利益,我大开杀戒。
出外旅游,最好是懂得当地的语言,因为那是杀价的有利武器。
如果你用英文问:“This one, how much? ”
你得到的价钱可能是“50 Ringgit”
可是,如果你用当地语言:“T-Shirt ini, berapa? (这件T衫,多少钱?)”
你可以得到半价和一声老板:“25 lah, boss. (25啦,老板)”
如果你继续杀:“Mahal bah, 25. 15 lah. (25很贵麻…15啦…)”
交易可能也一样成功:“Ok bah kalau kau. (如果是你,没问题啦!)”
(注:Lah、Kah 都是马来西亚语的助音词,而Bah 是沙巴特有的助音词)

当地居民庆祝丰收节。(虽然真正的丰收节已经过去了,但是每个地方庆祝的时间都不一样)
照片里的是当地男儿凑成的乐队。

这位是不懂什么部长,用马来西亚语致词,他用了半小时。
用卡达山语,他讲了一小时。
最可恨的是他最后的一句:“好了,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,我也不要多说了。”
就是为了他,我们当天的行程耽误了两个多小时。

在那条水“不浪费大家的时间” 的当儿,小孩们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。
即使是一些板,一些竹,他们依然可以玩整天。
致词完毕过后,节目以大合唱为开端,然后是卡达山传统舞蹈和选美。
不过我们在大合唱过后,就乘车到神山脚去。

我们进入了沙巴国家公园,每人入门费马币3元。
由於香港人的肤色,发色都和我们很接近,所以我们以本地价买外国游客的票。
(顺带一提:外国游客的入门费是马币15元)
照片里,我们爬上一个小山,可是由於雾气重的关系,所以我们没办法看到神山的面目。

每个人手上拿着的是澳门出产的“咀香园杏仁饼” 。
想不到爬到遥远的神山脚,还能够为澳门饼家打广告。
除此之外,我们在这个小亭录制了山歌录音、地方介绍和2008年坤成童军团神山行的宣言。
最记得的是那一首:“不知道为了什么……不知道为了什么…”

“…
Kinabalu dekat di Kundasang.
Banyak sayur boleh pilih pilih.
Apa guna pergi luar negeri,
naik Kinabalu, hati saya rindu.
…”
这是一首沙巴民谣┄《Sayang Kinabalu(疼惜京那巴鲁》
歌词里写出了:
“…
京那巴鲁,接近昆达山。
很多蔬菜,任君选择,
到外国有什么用?
上京那巴鲁,我的心思念着。
…”
所以,到山打根(Sandakan*)或斗湖(Tawau*)就要买海鲜。
到昆达山(Kundasang*)就一定是买蔬菜了。
(*请自己查看沙巴地图)

离开了昆达山,出发去兰瑙(Ranau)时,围绕着神山的雾气才开始散开。
虽然还未看到全貌,可是也不枉此行了。

经过兰瑙市,我们过门不入,直奔Poring Hot Spring(热水湖*)。
(*由於Poring在地图里没有华语翻译,所以我不敢乱为她取名)
照片里的不是雾气,而是热气。
这个地方依然是国家公园的范围,所以刚才的入门票在当天里依然生效,不用买两张票。

照片里只有四个华人,你相信吗?
最右手边的那位是当地的工作人员┄Nelly。
沙巴就是有一个特点,越像华人的,越不是华人。
她是卡达山人(Kadazan)。
驱车回家已经是国际时间1915了,沙巴的太阳是比较早收工的,所以已经天黑黑了。
在回家途中,连绵的雨、厚厚的雾再加上弯曲的山路,使我们的归途增添了危险。
幸好我们平安到家,可是我病了。

国际时间2234的晚餐。
海鲜都不见了,今晚只有菜。